说话的李巧云今年55岁,家住北京,是一位家庭主妇。以前她总喜欢和几个老朋友相约到北京的几个传统商圈,诸如西单、王府井之类的地方逛商场买衣服,但是自从学会了网上购物,就很少去商场了。轻点几下鼠标,价廉物美的东西就到手了。她说: “我看朋友都在网上买东西,我也心动了。从今年三月份到现在,我已经成功地交易了六笔,感觉挺方便的。我都是在商店看好衣服款式和颜色,然后在网上选择一个价格低点的,合适的。我已经在网上买了三件衣服,和实体店的衣服一模一样。我觉得很好。”
网络购物可能是中国人网络生活的开始,但现在通过网络,人们已经可以实现通讯、购物、订票、支付、咨询、会议、教育、找工作、交友、赚钱等诸多功能。
对此,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苏俊斌博士认为,网络技术的发展,将彻底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“总体发展趋势是,我们会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当中,传递方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,会更加便捷。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,有无处不在的新闻,无处不在的电子商务。”
随着MSN、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,网络加速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。“有事网上说”,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沟通方式。目前,中国网民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比例达到72.2%。近九成网民认同互联网加强了他们与朋友的联系,对互联网拓展人际关系的认同度也达到了66.5%。
即时通讯工具的社交功能还主要表现为“一对一”或“一对多”模式,而社交网站的出现因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,让更多身份、年龄、职业不同的人可以有机会成为朋友,这无形中就扩大了人们的交际圈。同时,因为现在人口流动性大,许多朋友因为工作调动、搬家可能会失去联系,通过查找社交网站上登记的个人信息,很容易会“网上遇故知”。刚刚大学毕业的赵若言经常光临人人网这个社交网站。她说,每天在家里上上网,就可以“约会老朋友,结识新朋友”,了解朋友们的最新动向,方便极了。
赵若言说:“刚开始上是因为觉得特别新鲜,现在认识的人、以前认识的人都在那里,可以知道大家都在做什么,加强和以前朋友的联系。”
写网络博客现在也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据统计,截至今年上半年,在中国3.38亿网民中,写博客的就有1.81亿,占网民总数的一半多。人们在网络中书写自己的经历与别人共享,可以随时随地告诉别人自己在做什么,自己的生活感受,也可以随时了解朋友正在做什么。中国人表达自己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,许多以往可能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话,现在写到了网络空间,让更多的人与自己分享。
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教授认为:“在那里面,你可能既是一个观赏者,又是一个表演者,可以得到很多满足。另外,各式各样的人都呈现在你面前,在那个社会里面,有那么多信息源,有那么多人展现在你面前,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亲历,也是交往的一部分。”
然而,网络功能的强大,也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。人们在网上与人交朋友,而在现实中,人与人相识的机会却可能在减少。有个流行词正在被中国网民普遍使用,这就是“宅”,这个在中文里意思为“家”的名词,现在被动词化了,简单理解就是“呆在家中”:想娱乐,有网络游戏;想吃饭,可以网上订餐;想聊天,可以聊MSN、QQ,足不出户“走”遍天下的另一面是一部分人的社会隔离感加大。今年7月发布的调查显示,34.4%的中国网民感觉到互联网减少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时间,与2008年末相比,这一比例攀升了5.4个百分点,而由于使用互联网感觉更孤单的网民也增加了2.1个百分点,达到22%。
何苏六教授对此表示,网络世界充满魅力,但人们要正确处理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关系,要看到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不稳定性,在感受网络方便、快捷的同时,也不要忘记用心去体会现实生活的魅力。何苏六说:“我觉得真实的生活是最有魅力的,也是最有想象力的,它里面那些人物都是手拉手、可以拥抱的,可以用语言、眼神交流的,这种直接的、面对面的感受,是网络永远都替代不了的。”
扬州百城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